■ 开展生态产业提升行动、生态环境保护行动、生态宜居优化行动、生态制度完善行动、生态文化推广行动
■ 优化产业结构,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,支持节能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应用
■ 减少污染排放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,开展河流、湖泊综合整治,严控餐饮服务、文化娱乐等社会生活噪声
■ 加快河流湖泊周边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,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系统建设
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,切实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,根据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》的精神,制定2014年度昆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。
生态产业提升行动
1.绿色增长工程。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三产比例。优化产业布局,执行绿色招商政策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推进产业转移工作,腾出发展空间。加强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,促进生产、流通、消费过程的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。
2.落后产能淘汰工程。落实节能减排倒逼机制,淘汰一批落后用能设备,关停转产一批落后产能企业。
3.循环经济工程。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,完成循环经济发展规划,推进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。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、清洁生产型、生态保护型产业,积极引进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,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企业、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。
4.节能减排工程。支持节能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应用,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,开展“万吨千企”节能行动。完成挂牌督办和限期治理项目。落实工程减排,加快重点企业脱硝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。推动工业企业开展中水回用,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,完成畜禽养殖污染减排任务。
5.生态农业工程。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,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,发展有机农业种植,继续推行稻、麦作物大宗农药补贴工程。推广生态养殖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。
生态环境保护行动
6.蓝天工程。狠抓工业废气、建筑扬尘、汽车尾气等源头治理,减少污染排放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重点企业实施煤改气工程,拆除一批燃煤锅炉。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,采购一批新能源公交车,继续淘汰一批客运黄标车。
7.清水工程。完成吴淞江流域年度整治任务。落实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方案,实施产业结构调整、饮用水源保护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、农业面源治理、船餐及农家乐清理整治、河网畅流、生态修复等七大类重点项目建设。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工程,启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。开展河流、湖泊综合整治,对重点河道进行专项整治。
8.静城工程。优化声功能区区划空间布局,大力推进企业噪声防治和交通噪声防治工作。开展油烟噪声扰民专项整治,严控餐饮服务、文化娱乐等社会生活噪声。
9.重金属、VOC污染专项整治工程。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,完成电镀企业重金属在线监控系统建设。加强对化工企业VOC排放监管,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废气整治行动,完善废气治理设施,推进重点区域化工生产企业搬迁工作。
10.固危废处置利用工程。加强固危废管理,规范全市固危废经营单位行为。完善垃圾收运体系,更好地实现收集、运输、处理一体化运营。拟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,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。加快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步伐,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,启动建设建筑垃圾处理消纳场。
11.环保能力建设工程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要求,加强执法能力建设。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,提升基层环保工作水平,完善街道(社区)环保专管员队伍。推进监测、监察、宣教、应急、辐射、信息等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,加快环保天网工程建设。
生态宜居优化行动
12.生态空间保护工程。严守“生态红线”,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,加快河流湖泊周边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。实施湿地氧化塘工程。打造南淞湖等一批生态景观廊道。
13.美丽镇村建设工程。做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,完成国家卫生镇、省级卫生村复审验收工作。有序推进保留村庄规划建设和古村落保护,进一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,做好村庄绿化提升改造工程。完成全市健康镇全覆盖。
14.绿色公交工程。优先发展以公共自行车、低排放公交车为重点的清洁公共交通系统,继续扩大公共自行车投放量,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系统建设。
15.绿色建筑工程。新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原则上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。积极引导、鼓励社会投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。全面启动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。
16.绿色照明工程。继续推动全市绿色照明三年行动计划,在全市各区镇推广绿色照明示范工程项目。在政府、学校等公共场所推广LED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。
17.清洁能源工程。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、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,合理布局建设区域分布式能源站。积极推动东部热电联产项目,启动公务执法用车油改气工作。
生态制度完善行动
18.管理创新工程。实施吴淞江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。制定黄标车淘汰补偿政策,出台大气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。做好重点污染源信息公开、环境质量信息公开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工作,并做好解释、引导工作。实施污水厂污泥处置“按质论价”,制定污水管网建设养护管理考核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考核办法。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,予以奖励。
19.绿色评价工程。推行绿色采购,按照国家《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》和《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》,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。推进绿色信贷,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工作,对黑色企业实施信贷控制。
生态文化推广行动
20.生态文明宣传工程。充分利用全市各媒体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栏,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平台。开设“生态文明讲坛”,开展“世界环境日”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加强对中小学生环保知识普及教育,加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,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
21.绿色系列创建工程。推进生态园区建设,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基地、绿色学校、生态村等系列创建。深入开展低碳机关创建活动,完成第二批低碳机关考核验收工作,各机关事业单位用电量、用水量和用纸量同比下降。完成国家生态市复核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。